本鋼新聞
傳媒聚焦
創新耦合 蓄力未來——本鋼集團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3年回眸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現代鋼鐵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鞍鋼集團旗下的本鋼集團心懷國之大者,以盟主身份牽頭成立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促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緊緊“抱團”,邁出共贏合作的堅實步伐。
       從2021年到2024年,在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成立的3年時間里,本鋼集團積極落實黨中央科技創新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大型國有企業創新引領作用,與聯盟成員單位圍繞鋼鐵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智能制造等開展研究與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實現“產學研用”無縫銜接,充分發揮了遼寧省鋼鐵產業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引領、支撐、橋梁、紐帶作用。
       深度對接,構建產學研融合平臺
       自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成立以來,為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和創新動能,提高遼寧省鋼鐵產業技術進步,本鋼集團積極推動校企融合,搭建創新平臺,不斷壯大聯盟隊伍,并加強資金保障,加快科研項目落地實施,著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市場競爭優勢。
       為提升聯盟吸引力和影響力,實現長遠發展,本鋼集團持續加強與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聯系,不斷吸納優勢資源。3年來,隨著遼寧科技學院、沈陽理工大學相繼加入,成員單位由最初的8家發展到10家,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再增強。
       科研項目只有落地實施,才能把握機遇,開拓未來。因此,面對嚴峻的鋼鐵市場形勢,本鋼集團克服重重壓力,堅持對聯盟進行資金投入,持續推進聯盟科研項目開展。截至目前,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已簽約合作項目61項,其中13項已實現項目目標,創效3300余萬元,同時,申報專利30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發表論文32篇……校企融合帶來的科技創效和知識產權產出效應日益凸顯。其中,由本鋼集團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合作開展的“基于無人機航測的露天礦移動測量驗收系統解決方案研究”項目,通過對高陡強磁干擾下應用無人機移動測量可行性進行試驗研究,優化確定不同飛行高度、不同工況條件下無人機飛行控制指標參數,并對無人機測量點云數據預處理方法進行研究,為礦業南芬露天礦應用無人機移動測量軟硬件一體化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飛剪變頻控制技術”項目中,本鋼集團通過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合作,新開發飛剪變頻控制裝置,替代了傳統飛剪裝置,并使用DCC(數字命令控制)編程實現了飛剪運動控制,完成飛剪控制程序開發以及位置環、速度環、電流環的參數調節,實現降成本50萬元。該項目還獲得了1項發明專利授權和1項軟件著作權。
       為降低燒結配礦成本,本鋼集團與東北大學合作,開展了“燒結礦低成本優化配礦技術研究”項目,完成了數據庫的建立及配礦模型運行。如今,采用燒結配礦模型計算得到的配礦方案已通過燒結杯驗證,應用于北營公司,每年可為企業節約燒結配礦成本1000余萬元。該項目還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1項。
       瞄準前沿,圍繞產業需求做文章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3年來,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聚焦重點領域,瞄準前沿技術,立足國家、行業需求,用好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發展提質升級。
       加強交流合作,攜手實現共贏。2021年至今,本鋼集團與聯盟成員單位多次進行溝通交流,與東北大學王國棟院士、儲滿生教授團隊、姜周華教授團隊,大連理工大學孫怡教授、李宏坤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王曉東研究員團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國家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劉宏偉團隊,沈陽理工大學副校長舒啟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韓軍等專家教授,圍繞鋼鐵行業共性技術及前沿技術進行交流,并就聯盟建設及聯盟合作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溝通探討。
       用活支持政策,參與重大科技專項研究。聯盟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遼寧省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努力實現鋼鐵前沿技術的重大突破。本鋼集團與遼寧材料實驗室、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重點專項中特種及前沿功能材料項目“高功率密度多孔介質燃燒用介質材料研制及應用”已經獲批;本信公司與東北大學聯合申報的遼寧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G+TSN冶金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和終端研發”,目前正處于評審階段。
       如今,在遼寧省鋼鐵企業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帶動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遼寧鋼鐵技術創新體系已經逐漸成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場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塑產業振興的戰役正在打響,將為遼寧、東北全面振興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中國冶金報
2024-08-13